Search

【#流浪的月】

多數人所建構出的價值觀成就了我們記憶中該有的樣子,關於家庭、男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#流浪的月】

多數人所建構出的價值觀成就了我們記憶中該有的樣子,關於家庭、男女還是生活中描寫的框架,但,「多數人」眼見為憑的事實,披著『#我是為你好』這般巨大的善意就真的能夠合理化所有真實嗎?這些就是真的嗎?還是我們不過只是自顧自地用自己的眼光去理解罷了呢?

打開這本小說之前被書腰上的這句『「我是為你好!」善意的話語總令人感到不對勁。』給真切的觸碰到。開啟閱讀後,跟著她的腳步,從最開端跟著她的情緒前進,也跟著他翻轉著遇見最底層的秘密,沒有辦法隨意停下而一氣呵成的看完這本小說。在小說的兩個主角上都能看見他們面對這世界所謂的【正常】框架的無處可逃,即便每回湧在喉頭而想對親人、朋友、另一半或是不相干的誰前面,始終難以說出聲,因為在最開始的時候,早就被否定再否定而失去自己認知的立足之地。

這些否定前,事實上是願意真正聆聽他們說的人幾乎不存在。

真正的共感不代表能替他人決定當事人的感動、悲傷與行為。自以為是不過是毫無惡意得良善表現,這時是傷人的刀刃,在包裝的糖衣下,自恃窺探、切割他人的人生,坦白說這才是真正的噁心。或許,我們都應該要記得打開糖果的包裝紙下,本就不一定存在甜美,也可能是毒藥,甚至重要的是那顆是不是自己的糖果,如果不是那為什麼又要開啟或是擅自解釋,甚至去評斷呢?我們可能都無法理解自己了,又怎麼能斷述他人。

其實我覺得她跟他還有少女都是勇敢的,而這建築在他們被世界遺棄的條件下,他們尋找到了自己全新的價值觀,還能相互依存而不再被道德束縛。真好,能這樣生活其實就夠了。



後記,作者用很簡單直白的文字寫出這個故事,書中人物的角色不僅清晰鮮明,甚至小到看似不重要的角色都能在文字中看到、感受到活靈活現。隨著如同洋蔥一層一層剝開的巨大起伏劇情,實際上文字卻不如那樣波濤洶湧,反而因為冷靜的敘事更能在腦中想像每個畫面的呈現,主角們吞吐出台詞與情緒的更迭,不管是文筆與傳達的意念真的是一本很精彩的小說。讀完小說後突然理解了封面的冰淇淋,貫穿整個故事被接納也被否定的她跟他,很喜歡這個出版社設計的小心思♥︎

【#流浪の月】
作者:凪良汐
譯者:王華懋

#悅知文化 悅知文化 #PobbisTalk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